西北网 西安新闻 陕西:让荒地绽放“科技之花”

陕西:让荒地绽放“科技之花”

当沙漠、贫瘠的土地与科学技术“碰撞”后,会产生什么样的情形呢?

以榆林的毛乌素沙地为例,在自然资源部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工程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对其进行科研攻关之后,沙地上出现了一望无垠的沃野良田。每年夏天,连片的土豆花竞相开放,宛如美丽的花海。

近年来,在省自然资源厅的大力支持下,重点实验室将论文写在秦巴山区、黄土高原、秦岭北麓……围绕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污损土地修复、高标准农田建设、建设用地整备、土地工程信息化研发了一系列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治理技术,并得到推广应用;以治愈环境“癌症”、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和维护粮食安全、助力乡村振兴,先后承担了国家级、省部级等重大项目180余项,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项10余项。

为毛乌素沙地除“两害”

2012年5月,重点实验室获批组建,依托单位为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以下简称“陕西地建集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长安大学,旨在解决各类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工程领域基础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难题。

让原本贫瘠的榆林毛乌素沙地绽放出花海的“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造田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项目就是重点实验室的项目之一。该项目解决了毛乌素沙地上令人头疼的“两害”:一害是砒砂岩,它裸露就风化,遇风起粉尘,遇雨则松散,见水易流失;二害是沙子,其易漏水漏肥,形不成团粒结构。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历经多年的科技研发与实践,建立了沙地整治的“土体有机重构”新理论,毛乌素沙地也因此朝着“粮仓”转变。

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20.83亿元,实施规模达32.65万亩,新增耕地29.14万亩,直接经济效益超50亿元。项目研发的“生物屏障和固沙技术”抑风抗沙效果极为明显,有效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此技术在陕西省榆林市毛乌素沙地推广应用80余万亩,在内蒙古等地,推广面积达200多万亩,并在林草地、城市绿化、沙区高速公路防护带建设等多领域进行了应用。

不仅如此,“盐碱地‘改排为蓄’治理模式”“壤中流无动力调控技术”等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毛乌素沙地、重度盐碱地、黄土高原沟壑地等多种土地类型的综合整治,为保障重点项目建设用地需求,实现耕地数量和质量动态平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技术支撑。

打造土地工程领域科创平台

重点实验室对各类退化及未利用土地综合整治的理论、技术、方法开展试验研究,打造集土地工程理论研究、人才培养和技术成果转化与示范推广为一体的科研创新平台。

据了解,总投资超过8亿元的重点实验室,设有基础实验中心、富平中试基地、土体有机重构核心实验区、秦岭野外监测中心站;针对北方沙地、秦巴山区、黄土高原沟道、内陆盐碱、秦岭北麓冲积扇设立了5个野外试验观测研究站,并建立了全国首个土地工程大数据中心,构建了基础研究—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的全链条体系,是我国土地工程领域目前规模最大的企业型研究机构。

在重点实验室的示范引领下,陕西地建集团建成了自然资源部土地工程技术创新中心、陕西省土地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9个科研平台,并依托重点实验室建立了大型仪器平台,配备了300余台国际先进的大中型实验仪器设备,建成各项性能参数世界领先的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中心,可提供土壤、固废、水等近500个相关指标测试,为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提供技术支撑。为实现检测设施和仪器设备的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面向全国土地工程科研工作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开放共享服务,并为长安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10多所高校学生提供教学实习基地。

陕西地建集团联合长安大学共同申报并获批了全国首批土地整治工程本科专业,创建了完整的本科—硕士—博士培养体系,有力推动了土地工程学科建设和行业发展,累计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138名,目前第一批本科生已走上工作岗位。与西安交通大学共建陕西地建—西安交大土地工程与人居环境技术创新中心。为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陕西地建集团还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国内知名科研院所在科技创新等领域建立了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

土地管理用上了大数据技术

针对土地工程信息化程度低、数据资源利用率不高等问题,陕西地建集团将土地工程与大数据技术进行结合,提出了“数字土地工程”概念,构建了集数据精准化、监管全程化、决策科学化、服务集群化为一体的土地工程大数据平台。

据了解,该平台结合大数据整合、交换、分析等技术优势,开辟了土地工程行业由业务驱动转变为数据驱动发展的新模式;形成了土地工程业务需求的“结构化+非结构化+空间”多模态数据驱动导向,构建了快速搭建原型应用的土地工程大数据平台,实现了土地工程数据的资源化;发展了基于高分和资源系列卫星与低空遥感优势协同的土地工程空间要素监测技术,协同无人机卫星遥感监测技术,构建了天地一体化立体观测网,耦合形成了基于物联网、光谱反演、爬虫技术的土地工程数据综合采集技术,实现了土地工程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的快速采集。

该平台已在农用土地整治、农业生产和人居环境治理等方面广泛应用,实现了大数据技术与土地工程深度结合,加快了土地工程信息技术发展,成果已成功应用于延安、榆林、渭南等地的400余个农业土地工程项目;服务富平、城固等城镇人居环境土地治理2万余亩,涉及项目总投资约200亿元,节约成本超1亿元,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土地整治让南泥湾重现“陕北好江南”(资料照片)。

编辑:秦秦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西北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不属请联系删除。http://www.idaxibei.com/11130.html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414675753@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